首页 > 生活 > 美食 > 正文

舌尖上的周村,“吃”出来的文化

2017-06-05 13:56:02  |  来源:淄博旅游政务网  |  作者:  字号: T   T

 

 
 

     人们总是感叹时光易逝,岁月如刀。可是,有那样一些东西,当时间遇见它们的时候,却放慢了脚步,渐渐被凝固……比如美食,将时间作为精华,让人流连忘返。


知味斋肴鸡

      知味斋肴鸡制作工艺:知味肴鸡制作工艺独特,据记载知味肴鸡其工艺来源于淄博市博山区伊家扒鸡,光绪年间,颜神镇青年刘绪楷拜伊慧勤为师,到其店中学习制作肴鸡。出徒后,刘绪楷来周村谋生,于1915年在兴隆门里三义街北首路东营业,立号德盛斋,专门制作肴鸡,时称五香肴鸡。

卤汁羊肉
      卤汁羊肉制作技艺: 福顺号始创于清道光七年(1827)年,由桓台李氏创办。是著名的百年老字号,其制作的卤汁羊肉、五香蚕蛹、大酥烧饼,大蜂蜜,绿豆糕等系列食品,品味纯正,富有特色。当时在周村闻名遐儿,独享盛誉。 民间十五年,大军阀吴佩孚的老师吴绍文品尝了其制做卤汁羊肉,回味之余,欣然题下“福顺号”匾额。距今已经80余年的历史了,是周村古商城保存最完整、历史最悠久的老字号匾额。 福顺号原址,在大街北首路东路口的东南角处,三间门房建得富丽堂皇,1947年5月陈毅、粟欲和陈士榘视察周村时,也对福顺号的卤汁羊肉、烧饼赞不绝口,一时“福顺号”羊肉、烧饼,名声大振。 50-70年代,因政策原因,福顺号第三代传人李执珠在家自制卤汁羊肉,馈赠亲朋好友。改革开放以来,福顺号李氏后人,启用祖传秘方,精选优良山羊,在火候和制汤上很下功夫,终于炼出了炖制羊肉的绝技,创出了周村名吃—卤汁羊肉。 

周村煮锅
      周村煮锅,又名朝天锅,是淄博著名的风味小吃,1910年左右由周村三星庙前徐方明、镇西桥李六所创始。最初徐方明、李六在家将丸子、豆腐叶、肥肠煮好后,挑着担子在周村的南下河街沿街叫卖,受到当时小商、小贩的喜爱。后徐方明两人搭建棚户,开始经营周村煮锅。当时的煮锅比较简单,设一直径约120厘米中间有孔的圆木盘,沙锅放在中间孔内,锅底点火。顾客围坐四周,把自己选好的菜肴放入锅内烫热取出,放在自己碗里,锅内老汤随意吃喝【不收取任何的费用】。因味美可口、经济实惠而深受欢迎。 1938年历城人陈四疤在周村丝市街东口开设“顺合斋”肴肉铺兼营煮锅。经他改进,在砂锅周围留出可放一碗的圆孔,下面有热水保温,成为一人一碗一盘,较前卫生,据说这也是中国最早的分餐制。菜肴品种增加到20多个:丸子、烧肉、炸豆腐、鸡靠肉、松肉、酱鸡、南肠等,顾客任意挑选,生意十分兴隆。1954年,周村煮锅发展到25家,成为周村煮锅的鼎盛时期。上世纪60年代文革期间停业。1973年国营第一饮食服务公司所属红星饭店为增加经济效应。由解玉兰、郭秀芳、李维林等人带领下,重新制作周村煮锅。改革开放以后,南下河街、大车馆、大街等地相继出现周村煮锅的店铺。 1993年解玉兰在位于大街南头东侧经营周村煮锅,店名为“大街小吃部”。2004年,“大街小吃部”更名为“丁家煮锅”。 
      丁家煮锅保持了原有的周村煮锅的风格,在一张圆台的桌面上中间垒一洞口,盘一个炉灶,放置一口铁锅,底下点燃炉火,锅中热汤翻滚。锅内老汤用公用汤勺舀各自碗中,在桌面周边另设有10多个圆孔,放上不锈钢小碗,上面扣着瓷碟,可以借助炉火的散热保温,每个小碗对着一位客人的座位。锅里面煮着老汤,热气腾腾。已经做熟的肥肠、丸子、炸豆腐叶,放到锅里煮加热后,由服务员切成块放到每人面前的碗里,加上老汤,配有葱花、香菜末、辣椒酱、胡椒粉、味精、盐、酱油、醋等调料,供随时取用,十分方便。受到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饮食的多样化和季节性的原因,周村煮锅面临濒危的状态。 

味斋清香肉
      知味斋清香肉制作技艺:知味斋清香肉起源于清朝后期博山,博山由于手工业、陶瓷业、琉璃业以及煤炭业兴盛,带来了手工工人的聚集。也因此带动了博山餐饮业的发展。 清朝光绪末年,博山人刘和坤,学徒期满后,受聘到双盛居酒馆中掌厨,当时酒馆饭店竞争激烈,各家都有拿手菜。刘和坤在东家的支持下,用五花肉做实验,反复几次取得成功。取名风干肉,又名清香肉,成为酒馆的特色菜之一。 
      风干肉【清香肉】主要选用生长期6个月左右的生猪,宰杀后带皮清洗去毛,从左右肋骨外各选一片五花肉,俗称“五花三层”,烤毛清洗后切割成一般长30—40厘米,宽1.5厘米,厚度不超过3厘米肉段,熬汤腌制,后加入调料煮开、冷却、晾肉等主要工序而成。 
      菜品特色:清香肉呈酱红色,肉丝分明,肥肉薄片晶莹透明。制作方法类似腊肉,但无腊肉的烟熏味,腌制后入味均匀。高温处理时间较短,故物性不失,成分保全。肥瘦相间,利口不腻,既为佐酒佳品,又可下饭。瘦肉片不柴不散,耐嚼适口,既有肉质的松软,又保持猪皮的劲道,越嚼越香。单品既为佳肴,还可与多种蔬菜搭配,热炒做汤均佳。味道鲜美,唇齿生香,香味悠长,且营养丰富。 

周村烧饼

      周村烧饼传统制作技艺:素有“天下第一村”之称的周村,春秋战国时属齐国于陵邑,自古商业发达,文化底蕴深厚,明朝中叶已是久负盛名的地方市集。由于商贾显贵、迁客骚人多汇于此,使得周村的各类名吃名点日益增多,饮食文化源远流长,独具魅力的地域文化诞生了 “周村烧饼”这样的中华老字号。周村烧饼传统手工技艺用料简单,只需面粉、芝麻仁、食糖或食盐即可,却以薄、酥、香、脆誉满中外。“薄”是薄如纸片,拿起一叠有唰唰之响声,如风中之白杨,又称之为“瓜拉叶子”烧饼;“酥”是入口一嚼即碎,失手落地即成碎片;“香”是入口久嚼不腻,越嚼越香,且回味无穷;“脆”是脆与酥相辅相成,给人以美好难忘的口感。

      1880年后,“聚合斋”烧饼老店首先启用纸包装,沿袭至今。上世纪五十年代公私合营“聚合斋”大掌柜郭云龙后人郭芳林携祖传工艺和配方合入原国营周村食品厂(现在的山东周村烧饼有限公司)。独特的传统手工技艺、原料配方、延展成型和烘烤是周村烧饼成败的关键,其传统手工技艺核心又在于一个“烤”字。“烤”主要看“火候”功夫,所谓“三分案子,七分火”即是说莫非名将高手,烧饼质量难保上乘。清末皇室曾屡次调贡周村烧饼。当时山东省有名商号“八大祥”也专门订购周村大酥烧饼成箱发往埠外作为馈送佳品。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周村人民曾以周村烧饼为礼品慰问抗美援朝前线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将士。

      周村烧饼作为老字号在漫长的商业历史上创造了辉煌的篇章,在长期风雨磨砺中形成独特的经营理念、特色产品和良好的社会美誉度。不仅掌握了行业内手工技艺的最高水平,网罗了最具成就的手工技艺传承人,也见证了整个行业的发展历史,具有深远的历史渊源和厚重的文化底蕴,可以说周村烧饼传统手工技艺是其老字号所属的非物质遗产的最集中的物质化体现,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信芳园

      信芳园传统酿造技艺:据史书记载,周村的酿造业兴起于明朝中叶,清末发展较快,颇具规模。明朝嘉靖年间,即以当地高粱、红谷米为原料加上独有的甜水,酿制黄酒、香醋,至清末发展到有义盛、庆祥永、复兴公等10余家较大的商号。清同治十二年(1873)周村信芳园开业。起初,设酱缸50个,主要生产酱油、食醋、酱菜等40余个品种,10年后,共设分号9处,酱缸增至300余个。民国初期,信芳园分为南北信芳园。 
      建国后,信芳园响应号召,积极参与成立了周村食品同业公会酱菜分会。1956年1月,信芳园联合万通酱园、华康酱园、玉盛源酱园等16户工商业作坊组成公私合营周村酱菜商店。1958年,酱菜商店与周村蔬菜批发站合并,建立周村蔬菜商店,原酱菜商店改名为酱油加工厂(后改名为周村酿造厂),从此以后,信芳园的经营方式由私营变国营,但生产方式仍维持传统工艺,产品结构和特点没有改变。主要生产陈醋、酱油,生产的“玉兔”牌陈醋,在1983年全省商业企业食醋质量评比中名列第一,被命名省优质产品。该产品以瓜干面、麸皮、稻糠、麸曲为主要原料,用2边发酵生产法酿造而成,其色味纯正,酸味柔和,酸中带甜,深受消费者欢迎。酱油以大豆、小麦为主要原料,采用稀醪发酵生产法酿造而成。 
      1998年,周村酿造厂改制成为山东玉兔食品有限责任公司,2002年,公司在原信芳园老店的原址,重新修建玉兔老店,使“玉兔”这个百年品牌有了根,“玉兔”牌被评为山东省著名商标,2005年,玉兔酱油、食醋被评为“国家免检产品”,2006年玉兔牌食醋被评为“中国名牌”,2010年1月15日,“玉兔”商标被国家工商总局评为“中国驰名商标”

王村醋
      王村醋传统手工酿造技艺:“王村醋传统酿造技艺”所在区域王村镇是淄博市周村区辖镇之一。王村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殷商时期,王村镇即为逄国所在地,(商代逄陵城遗址与西汉时期的土鼓县城遗址坐落于境内的五古城村),春秋至南北朝为“逄陵”邑治所。元至顺元年(公元1330年)村峪,因王姓立村,地处山谷,故名。明代中期开有店铺,称王村店。清代简称王村。镇内西铺村是明崇祯元年户部尚书毕自严的故居,清代著名文学家、世界短篇小说之王蒲松龄在此执教私塾33年,写出了蜚声中外的《聊斋志异》。 
      王村醋是有名的地方特产,据《嘉靖淄川县志》记载嘉靖二十五年(1547年)王村就有“春分酿酒拌醋”之说,王村的酿造业,兴起于明朝中叶,清末发展较快,颇具规模,从民间到官府,制醋食醋成了人们生活的一大嗜好,可以说是“家家有醋缸,人人当醋匠”,迄今已有400多年酿造生产历史。据淄川川鹰酿造有限公司职工张思友回忆,听王村醋老作坊师傅窦西明(已过世)老先生说起过乾隆微服私访下江南时曾到过王村并尝到王村黄酒和王村醋,说王村黄酒和醋好吃,自此王村黄酒和醋都送往皇宫成为贡品。从此王村黄酒和王村醋远近闻名,王村醋的香甜、醇厚深为远近群众所乐用,生产王村黄酒和王村醋的也越来越多。 
      据《周村商埠》中记载,到了清朝末年,整个王村镇酿造酒醋的作坊有二三十家,较老的字号是信成、顺泉居。信成在东门里大街路北,一进五个院落,东家是城村姓沈,最后一任掌柜是尚庄的尚志斌。顺泉居在南合巷南头路西,东家情况不祥,这两家开创年代可上溯到道光年间。民国10年以后,几家老字号先后收掉,代之而起的是景泉居、义盛、德合恒、恒聚、恒记、恒昌、庆祥永、同盛、德成、复兴成等,共计大小作坊24家。其中德和恒、义盛、恒聚、德成、复兴成5家是大字号。除了制作黄酒、醋,还大量酿蒸烧酒。其他小字号则只生产醋和黄酒。1956年全国工商业系统实行公私合营,与庆祥义、德和恒、义盛号、恒聚、义盛等王村酿造老字号共同组成王村供销社,为王村酿造厂前身,后经改制为山东华王酿造有限公司。 

 
 上一篇:学会这几种酥饼,早餐就不用愁了
 
 下一篇:北京大兴西瓜节创意美食大赛举办 各种花式吃法轮番登场
 
 
 
栏目最新
推荐资讯
银杏树披上黄金甲 金色辉煌一身高贵
银杏树披上黄金甲 金色
临沂市第八届青岛啤酒节暨罗庄区第七届文化和旅游惠民消费季启动
临沂市第八届青岛啤酒
沂蒙“煎饼花”惊艳博览会
沂蒙“煎饼花”惊艳博
郯城:非遗大集扮靓鲁南特色小吃文化宣传月
郯城:非遗大集扮靓鲁
 
栏目热门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留言反馈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出众时尚网 shishangtop.com
免责声明:出众时尚网部分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资料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
相关作品的原创性、文中陈述文字以及内容数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的内容,请联系我们,本站将予以删除!